“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二十五)|《语言学纲要》

点击数:3573 更新时间:2021-11-01

课程名称:语言学纲要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32

授课教师:徐赟

学分:3


一、案例所属教学大纲章节及知识点

所属章节:导言

涉及知识点: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1.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遵守职业操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增强员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自觉深入群众,为国家、为人民、为党贡献力量。

3.培养员工创新精神。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素材

1.语言学能为疫情做什么?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蔓延并肆虐全国。全国各地330多支医疗队共计4万多人火速驰援湖北,共同抗击疫情。但由于援鄂医疗队来自全国各地,与当地患者及医疗工作者难免存在沟通上的障碍,而且随着一线救治工作的不断展开,此类问题也逐渐通过各类媒体反映出来。为了帮助外地援鄂医疗队解决医患沟通的方言障碍这一抗击疫情的实际困难。

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指导和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倡议下,一支来自北京、湖北、广州等地的语言学专家和学者迅速组成了“战疫语言服务团”,经过两个日夜的奋战,制作并发布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方言通》包括微信版、网络版、融媒体版、迷你视频版、抖音版、在线服务系统、即时翻译软件等多种产品,为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相关群体提供了多维度语言服务,及时、高效地发挥了语言学的社会服务功用。

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开始蔓延之时,王莉宁研究员正在休产假,身体也并还未完全恢复。在收到李宇明教授邀请她加入“战疫语言服务团”的通知后,王莉宁研究员一方面十分振奋,觉得作为一名学者,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贡献一己之力,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也责无旁贷,李宇明教授的一番话更加坚定了王莉宁研究员她以语言学学者之力助力湖北抗击疫情的决心:“莉宁,现在我不是在跟你讨论一个科研项目或一个论文选题,而是让你上战场,现在是前线需要你,而不是一项具体的工作需要你,所以我希望你能够接受这项任务。”这番话使王莉宁研究员意识到自己所要承担不单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使命,从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方言通”的研发工作之中。

“战疫语言服务团”全力投入到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的研发工作中,经过两个日夜的奋战,就使“方言通”投入使用。但是这一应用是否能为解决湖北疫区医患沟通的方言障碍提供实质性帮助呢?这一问题起初也是令王莉宁研究员担忧的问题。后来,当王莉宁研究员获得“方言通”相关使用数据的统计结果后,她才如释重负。统计结果显示,从2月11日试用到4月8日武汉解封,“方言通”累计访问数近3万2千人次,录音累计播放量超39万次。她真正认识到了,语言学实际上是能发挥巨大的社会功用的。

在《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告一段落后,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指导下,全国范围内的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也正在积极筹备组建。“服务团”主要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的语言沟通障碍,提供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手语、盲文、外语等方面的语言服务。

2.言语治疗师 让更多人能够畅所欲言

毕瑞霞是小汤山医院唯一的一名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师,她所学习的专业为言语康复。言语康复治疗师在国外被称作言语-语言病理学家,日常工作主要从事语言-言语、吞咽、认知等的评估、训练、研究等工作。

从必要性来看,言语治疗以及其他康复治疗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们能提升患者患病期间以及康复之后独立生活和投入社会的能力,而靠单纯的病理治疗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另外,言语治疗也处理吞咽方面的问题,这对于病人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病人无法正常吞咽却没被及时发现,仍然进食普通食物,就有可能导致吸入食物而引发危险。毕瑞霞知道,像以往一样正常进食、正常说话是很多瘫痪在床和不能直立行走的患者的最为迫切的愿望,毕竟与其他肢体功能康复相比,语言康复是最为基本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因此在本科毕业后她就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成为一名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师。

毕瑞霞服务对象主要是由于脑卒中或者脑部损伤后引起的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等的患者。在诊疗时,毕瑞霞首先会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为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当然也会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愿结合患者的评估诊断为期制定康复目标。

虽然工作年头不长,但哪些患者需要接受哪种类型的康复训练,训练重点和关键环节她却门儿清,“吞咽障碍分两种,真性脊髓麻痹康复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是假性脊髓麻痹则好些,只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使他的舌部、面部、咽部、舌根等部位都接受了刺激,鼻饲患者进食黑芝麻糊这类的糊状食物使没有问题的”

每天从早上7:30起要对10余名患者进行“b,p,m,f”的语言训练,一遍遍的枯燥重复的练习在她看来却饱含生机,训练中,毕瑞霞会边纠正患者的发音,边用纸和笔记录下发音混沌的音节,一遍遍的重复示范,直到对方照猫画虎有了点正确的味道为止。

对于康复训练难度很大,即恢复的几率很渺茫的患者,毕瑞霞也一一悉心指导,一遍遍认真重复,手把手的让患者感受气流在身体内的变化和震动,她知道,每一名患者都有着强烈的康复意愿,自己必须做到不气馁、不放弃,对每一名患者,每一次康复都葆有第一天上岗时的热情和耐心。

日常忙碌的工作之余,毕瑞霞经常买些语言康复方面的书籍来看,毕竟,那些多在工作日召开的培训班对她来说是“奢侈的”,医院太多的患者等着她,实在分身乏术。通过分秒必争的自学和网上搜索最先进的语言康复训练进展,她发现,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一种造影设备,可以通过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检查找出是哪里出现的问题,医院里也能引进这样的设备,无疑将可以对不同部位受损的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语言康复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语言治疗师的数量和教育水平。目前,国际上语言治疗师的需求量标准是每10万人中必须有20名。美国言语听力协会(ASHA)现有会员120000人,国家认证的言语—语言治疗师98334人,但仍面临严重不足。

按照国际上此标准,中国目前有14亿人口,言语治疗师的数量应该在26万以上。但目前中国培训的能进行大脑和神经损伤所致的语言障碍治疗师大约2000名左右,聋人语训教师3000多名,其它方面的语言训练老师不足30人,共计5000名左右。而且,目前这5000多年语言治疗师中,大部分还是以理论研究和兼职为主,专职的语言治疗师实际都不到2000人。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1.讲授法:

向员工讲授传统思维模式下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2.主题讨论法:

向员工发起讨论“在新环境下语言学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引导员工主动思考,大胆发表看法,深化对学科定位与自我定位的意识。

3.案例分析法:

选取“战疫语言服务团”、言语治疗师等作为案例,深度分析语言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功用,剖析语言学者们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于钻研的精神,引导员工树立职业理想,鼓励员工刻苦学习,树立为党和人民贡献专业力量的伟大理想。

4.多媒体展示法:

实际操作微信小程序、手机APP,让员工感受语言学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1.员工树立起为党和人民贡献专业力量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员工了解了“战疫语言服务团”等案例后,对语言学相关就业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有更多的角度可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员工意识到语言学的学习中要同时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创新,逐渐培养起在语言学学习中理性思维的模式。在传统思维下,员工认为语言学是一门文科,然而接触到语言学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应用后,逐渐开始重新审视语言学的学科定位。

文/徐赟